第九十四章 茗烟困境_大宋神婿
读者小说网 > 大宋神婿 > 第九十四章 茗烟困境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九十四章 茗烟困境

  “这个...以后再说吧,对了,我记得你前次的书信里说,茗姐姐怎么了?”

  苏阳岔开话题,徐慧君也没有继续说这个,微微叹了口气道,“茗姐姐没有子嗣,在陆家的日子并不好过,但因为陆云琅的战功,被封了忠武将军,依礼可以传子孙两代,虽然只是一个虚衔,但也是正四品。陆家另外几房,都想要将自己的子嗣过继给陆云琅,彼此争斗不休,茗姐姐本来心情就不好,被他们这么一闹,更是不愿意在陆家呆着,可如今,她还守丧在身,又不可能回娘家或者其他地方去!

  我也不方便去看她,只能在书信里宽慰几句,而我从茗姐姐的书信中听出,她只怕是有遁入空门的念头!”

  苏阳闻言,眉头皱了一下,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,以林茗烟如今的处境,想要改嫁,难度都不小!

  “茗姐姐也只是被那些人烦的,只怕也未必是真的想要遁入空门,我看到时可以让她找个佛门清净之地,算是为云琅兄念佛祈福,也让她自己清净一些!”

  “你这办法,茗姐姐已经用过了,但是那些人,却是不让人安宁,打着各种名义去献殷勤,想要茗姐姐点头,你说这些人,怎么如此无耻!”

  “哎,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!近处不行,那就躲远一些!”苏阳所能想到的办法,也只有这个了。

  “远一些,又能远到哪里去?要以念佛祈福的名义,总不能找一个荒山野岭的小庙,不说陆家人不答应,只怕安全都成问题,所以云姐姐有意去云州的皇觉寺...”

  “云州,触景生情,只怕不好,而且边境之地,也不安全!”苏阳觉得这地方不合适。

  “我也是这么说的,可是,其他地方合适的并不多,茗姐姐也不是住一天两天,我倒是怕云姐姐住得久了,真看破红尘,遁入空门!”

  “看破不看破,也只在一念之间,此心安处是吾乡,只要能安心,何处都行!对了,如果实在没地方,我倒是知道一处,但就是太远了!”

  “远,多远?”徐慧君问了一句。

  “大理!”

  “啊,那么远,而且已经不在宋国,这...”

  “大理佛道盛行,风光宜人,气候也好,换个地方也能渐渐忘记那些忧愁,我一直太忙,否则都想要去大理看一看呢!”

  前世今生,大理都是苏阳想要去的地方,可是却未成形。

  前世,因为没钱,今生因为没闲!

  “你如今为一州之长,离开边境需要朝廷准许,可千万别乱来!”

  徐慧君虽然不是官场之人,但是对官场的规矩,却知道的甚是清楚!

  “我自然晓得!”苏阳点了点头,如今出国,管控极其严格,但是苏阳心里却清楚,真要是想出去,不走官道,以大理和宋国的边境防守程度,根本不算什么大问题。

  “大理,我也挺说,大理风光明媚,国泰民安,可惜这一两年,我是不能离开了!”徐慧君有些遗憾。

  苏阳笑着道,“等定国长几岁,你可以带他来钦州,那边的景色也好,只是少了雪梅!”

  “钦州那边瘴气厉害,定国太小...你也要当心些!”徐慧君忧心忡忡的说了一句。

  “无妨,所谓瘴气,不过是因为雨水太多,再加上蚊虫叮咬之后不能及时消炎解毒,解除瘴气之毒并不难,可是想要让那些百越居民改变生活习性,怕是不容易!”

  “是啊,移风易俗,本就不是一日两日能完成的!你还要在钦州呆很久吗?”徐慧君显然不想苏阳在遥远的地方任职。

  “没有意外,三年五载我都希望留在那边,至少可以做一些实事,那边虽然民风尚未开化,但却少了那些氏族的干扰,比起移风易俗,顽固不化,贪婪无度更加可恨!”

  “怎么,朝堂上有什么事情不顺吗?”徐慧君问了一句。

  苏阳摇了摇头,没有说话,而徐慧君身体还虚弱,也困了,没有问,靠着苏阳睡着了。

  只是此时,苏阳却无法安睡。

  他在蜀中和西南,也有一年半了,这一年半,苏阳虽然忙碌,但是却也未放下过自己在安邦策之中定下的绝户之计!

  辽夏两国,都是以放牧为主,种植并不是他们擅长的,只要宋国能提供相对廉价的粮食,辽夏两国种植粮食的热情必然降低。

  而宋国再大量求购羊肉,羊毛等,辽夏两国的牧民,必然会大量养羊。

  羊,吃草有一个特点,喜欢将草连根拔起,这样一来,两国的水草会越来越贫瘠,只需要十数年,无论牛羊还是战马,都会大受影响。

  而这时候,只要宋国断了两国的粮食供应,必然出现大量灾荒,宋国趁机出兵,平定两国的可能性很高。

  为此,苏阳还让苏东坡专门整理出了一份美食集,在其中对羊肉的做法列出来数十种,并将这个送到了左相手里,希望能够在推广出来,让宋国百姓多吃羊肉,反正吃什么不是吃,吃羊肉,再发展羊毛纺织,也算是为国出力了。

  同时再对辽夏两国推广烧刀子和用青稞酿造的酒,以两国人的习性,必然受到追捧,一来可以增加宋国收入,另外也能进一步消耗辽夏两国的粮食储量!

  还有精盐,从西夏收购青盐提纯加工,再卖给他们,又是一笔收入。

  这个计策,春风化雨,只要推行开了,辽夏两国哪怕是意识到不对劲,也无可奈何。

  因为种粮食不划算,百姓肯定不会种粮食,他们如果强加干涉,只会引来民心不稳,对宋国也是有利的,任其发展,就会收到苏阳预想的效果。

  可是,已经过去了一年半,却不见有什么进展,因为司马光死后,继承右相之位的是高氏扶持的一个老臣,和司马光一样顽固,但却没有司马光的眼光,对着安邦策多有质疑,原本太皇太后高氏,对此就不是那么热衷,这么一说,就耽搁下来。

  在左相的坚持下,也仅仅是将酒卖了出去,羊肉羊毛也收购,但价格却并不高,很难引起辽夏牧民的热情,更重要的是,粮食坚决不出口,说这是资敌!

  而低价出售粮食,高价收购羊,这就是苏阳的阳谋。

  即便两国发现端倪,也无法拒绝。

  而有酒和精盐获利,宋国完全承担得起这一计策的消耗。

  有了羊毛加工产业,还能让宋国多一些进项,这种东西价格不会便宜,但那些富裕之家,肯定买得起。

  但是再好的计策不执行,又有什么用处?

  太皇太后高氏,是坚决的顽固保守派,左公权要革新,但是也没有明确的方法,王安石的变法失败,对于革新,是不小的打击。

  苏阳想这些,无济于事,等,等吧,等那位小皇帝长大,等高氏快点死掉!

  苏阳没等到孩子满月,又返回钦州,因为他的确是不敢离开太久,有太多事情,需要他拿主意,需要亲力亲为,身边可用之人,实在不多。 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dzdnb.com。读者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dzdnb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